(李思科 张荣)2023年8月4日,是我走出学校的大门考入石泉法院上班的第35天。按照组织安排,我和所有法院干警一样承担起了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的任务。一大早我和其他“新”队员就在“老”队员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池河镇柏安村的路上。
柏安印象
柏安村位于池河镇境内,由原来的柏安、碾盘两村合并而来,村区域面积为11平方公里,2016年起就由石泉县人民法院包联至今。*在“老兵”李仕章的带领下,我们乘车大概30分钟就到了柏安村委会。从国道与村道的接口蜿蜒而上,一条水泥路虽然弯道多,但是道路干净,路边有时会看见狗或者村民家中的牛羊。一路上两边村民的房屋,庄稼还有树木林立,风景秀美。当村民看到熟悉的帮扶干部,从房前驶过,总会亲切地打招呼,帮扶干部也会与之亲切地打招呼。
柏安村自然环境优美,青山与蓝天相互映照。村民和善热情,我们和“老兵”走访的每一户,都能收获到群众的认可,他们还让我们品尝新鲜采摘的瓜果。我想这都是帮扶干部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前帮扶干部修路搭桥,走在田间地头,坐在百姓炕头,收获的不仅仅是与群众的情谊。也正是这么多年来的接续奋斗,改变了村上的设施环境,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之前一样步行在未开辟的山路,也不用靠人挑背扛运输农产品去赶集,既方便了村民,又让我们这些“新兵”入户更便捷。
老“兵”印象
作为石泉县人民法院“新兵”,我也负责联系三户脱贫户,*在“老兵”李仕章(帮扶干部)的带领下,我拜访了我所包的脱贫户,并做了相关的工作交接。
在前往脱贫户家的路上,“老兵”向我们讲述了三届工作队员在柏安村的故事。2016年以来法院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举措,尤其是很多院里的年轻人主动响应号召,怀着一腔热血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投身于脱贫工作。当时柏安村条件艰苦,驻村干部没有地方睡,有时只能睡在桌子上。冬天的时候气温冷的难以入睡。吃饭就餐都是困难,驻村干部学会自己做饭,如果太忙了就只能吃方便面应付。不只是吃住,出行也是一大问题。柏安村公路建设不够到位,再加上很多人家住在深山之中,每当去上门入户,往往需要爬山,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石泉法院的干警们和镇村干部一道,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新”兵有话说
这一次拜访让我感触颇深,尤其对于我这种初入法院的新人来说,让我真正感受了村民们思想上的转变,看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显著变化,也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
石泉法院的帮扶干部们与柏安村的群众打成一片,是柏安村群众的好朋友。“老兵”对柏安村的每一条路都十分的熟悉,对柏安村的脱贫户的生活状况以及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每到一户家中,群众听说是法院的干部都很欢迎,“老兵”和他们聊聊家常、谈谈政策、答疑解惑,真正走进群众心中,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老兵”只是石泉法院帮扶干部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像李仕章这样的人。也正是有这么一群人,为群众架桥修路、动员搬迁,为群众嘘寒问暖、发展产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实现户增收、村发展的目标。
“要想真正过好自己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这是*在我走访的所有农户中听到的*多的一句话。中午我和“老兵”到脱贫户马付成家,与他一起闲聊时。他自豪的说“我今年养了三头牛、三头猪、种了两亩土豆、四亩玉米、两亩水稻、一亩黄豆、三分地的莲藕和一百只鸡”,并邀请我去看他刚刚建成的洗澡间。他真正的做到了靠双手让自己过好好日子,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生活增加收入。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作为一名“新”兵任重而道远。如何顺利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圆满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是摆在每个帮扶干部面前的问题。我想事在人为,我相信在党的坚强*下,广大干部群众一心,就一定能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