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科 张荣)对案件的判后答疑工作,可以有效缓解当事人对判决的陌生感,增加对判决合理性的情感认同,消弭司法要求专业化和群众需求亲民化之间的隔阂,最终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及。
近期,全县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频发,暴露出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法院经过开庭审理,集中宣判后,案子的法结虽解,但当事人的心结未解,法院的司法服务不能就此止步。2023年9月27日,延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静和案件承办法官对物业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释法析理。
承办法官向各物业公司阐明了物业的现状、各等级物业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合同约定、服务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法院的审理要点和裁判理由,并对《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分析解读;李静副院长认真听取各物业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物业纠纷产生的原因、物业费收缴、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小物业关乎大民生,物业纠纷虽然标的额不大,但涉及业主的日常生活和辖区和谐安宁,恰恰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心向背所在。近年来,延长法院始终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审判理念,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最大限度“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将各类风波平息于微澜、化解在前端,进而实现社会治理新格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