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红军 王海龙 )据悉,多年以来,该村在宁东基地党工委、管委会、宁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届两委班子自组成后,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丰富活动载体,创先争优提高党员教育质量,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清正环境,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规范意识行为,始终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为民办实事。
“永利民俗馆从筹备到建成历时两年,馆内共展出各类藏品二百余件,所展藏品是历史的日志,是祖辈的留言簿,是前人给后人的遗嘱。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藏品的来历、功能及人文意义,民俗馆的大部分藏品都标配了相应的解读文字,用实物元素打造了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乡村文化实体与进行民俗回顾、民俗记忆、民俗教育的视觉盛宴。作为农人的子孙,我们发现、寻找、珍存、呵护,从中发掘文明,补遗文化,不忘历史,承前启后。”永利村民俗馆和文化墙的策划人杨森君是国内著名诗人,是永利村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宁东镇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参加高考的大学生。
一磨一碾,一锄一车一背篓,一张桌凳,一壶一觞……走进民俗馆,一个个老物件映入眼帘,还有不少过去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瓷器、钱币等,记录了永利村从传统村落到现代文明新村的历史转变,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区域文化特色,展示的是旧农具、旧器皿、旧手艺,展现的是历史、岁月、沧桑与古气。
在村中心广场长达318米的文化墙,邀请著名作家陈继明题字,通过国画、漫画、3D立体画等视觉形象,生动再现了永利村的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变化及宣传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做“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倡导树立文明新风的新“窗口”。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民俗馆和绘制文化墙的方式,保留了永利村的文化记忆,再现永利村传统的人文风貌和独特的乡土民情,推动地方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永利村建成于2015年10月。“这几年村集体收入越来越多,村民养老保险和医疗都不用自己掏钱,村里现在基本没有闲人,男人到宁东镇各企业打工,妇女们则在镇上找活干或者自主择业创业,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永利村党支部书记徐国义说,村民生活好了,精神也要富起来,为此,村里通过建设民俗馆,文化墙,有效地传播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文化进步,尤其是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效果也特别好,来参观民俗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特别多,还成了网红打卡点。
返回顶部